王富强是一位富有才气的多栖多能的艺术家,他既能从事文学创作,又能从事音乐作曲,还可以从事书法创作,写过不少优秀的诗歌、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谱写过许多为人喜爱的歌曲。而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歌词,更是他主攻的方向。年仅三十多岁,已先后出版了诗集、散文诗集、散文随笔集、歌词集、音乐作品集、报告文学集等计14部,在音乐和文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成为一个著名的“多栖高产作家”,被人称为“能唱的诗人,能词的作曲家”,誉为“巴蜀奇才”、“词海新花”、“闪烁在音乐文学天空的璀璨之星”。人们在赞美他的勤奋、惊叹他的才华、羡慕他的成就之余,不仅要问,王富强成才的秘诀在于何处?他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多栖多能的艺术家?让我们从王富强的生活历程和创作经历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青年作家王富强应请作成才报告
我以为,要成为一个多栖多能的出色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天赋的才华,形象思维的能力。
艺术需要天才。所谓“天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同人的先天遗传、生理构成、家族背景等都有一定关系。夸大这种天赋才能是荒谬的,但否认天才的作用也是错误的。对于一般人来说,天赋的作用并不特别重要,后天的勤奋远远要超出于它。但对于艺术家来说,先天的秉赋却是他艺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在某些艺术门类中,例如诗人和音乐家,绝对离不开天赋。缺乏先天应有的基本才能,如诗人的敏感性、音乐家的乐感,后天再怎样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
艺术天赋表现在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惊人的记忆力、形象的表现力等许多方面。王富强就从小具备了这种天赋。他在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会考中,语文考了98分,全市第一名,在大学毕业考试时现场写作《太阳》也展露了作文满分的优异成绩。我们抛开其它因素不论,单从成绩本身就说明他具有文学天赋。他的音乐本领也全靠自学,他从小就能自学乐器,拉二胡、吹笛子,无师自通,却都能达到一定水平。少年的他就能从一首民间歌谣中寻找旋律,不经意的哼出一首优美的乐曲。正因为具备了这些音乐的天赋,才可能使他后来经过学习便能掌握作曲规律,谱出许多受人欢迎的歌曲。这说明在思维方式上,他形象思维的能力远远超出逻辑思维,而这正是艺术家区别于科学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2年10月19日,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刘鹏同志在成都锦江大礼堂与王富强亲切交谈
第二,宽广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情感体验。
生活是艺术的的源泉,情感是艺术的生命。缺了这两者,艺术便会枯竭,艺术成就的高度同作者生活的广度、情感的深度是成正比的。王富强的经历有力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他自小生活于四川的农家,过着缺衣少食的贫苦生活,这为他懂得人生的艰难坎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从小积淀了甘辛苦辣种种人生体验。此后,他在大学毕业后做过教师、团队干部、乡镇领导,当过报社的记者、编辑,后来被提升为广安团市委青农部长、青工部长、统联部长、学校部长、市级机关团委书记和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这些丰富多变的职业,使他大大扩展了视野,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了解到各种人的心态、性格,具有广阔的生活阅历。阅历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西方评论家曾经做过统计,在世界优秀作家中当过记者的为数甚多,这主要仰仗记者走南闯北的人生阅历。王富强的阅历不但为王富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题材、原料,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不同的生活经历中使他获得了最为宝贵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积累,他深深懂得父老乡亲的甘甜苦辣,也对社会人生的复杂性有所洞察。王富强有一篇《醉眼看世界》写出了现实社会的离奇多变的许多怪事,其实正是他清醒地洞察人生的结果。在《说假话》里他告诉人们:
假话说起来比真话好听/真话听起来比假话难过
说真话的人不假思索/说假话的人总想了很多
与此同时,他那不平常的经历也炼就了他不懈拼搏的勇气,他的诗词可贵之处即在于情感的真挚、诚实。他的《声音》是灵魂带血的自我暴露。他在《跟上帝较量》中还曾悲愤地呐喊道:
就这样,就这样/我们走南闯北穿街过巷/
尽管失败却把头高昂/尽管悲痛却不让眼泪流淌/
无数次哭,无数次唱/只求在这块天地痛快地潇洒一场/
自己掘墓,自己下葬/只想跟上帝作一次真正的较量
正是这股倔犟不屈的奋战精神,使他的生活如此多彩,也使他的创作如此旺盛:
啊,人生/人生属于拼搏的强者
啊,生活/生活对强者永远美丽
——《生活对强者永远美丽》
这对于那些在温室里成长、一帆风顺的艺术家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三,深刻的思想理念,丰富的艺术修养。
艺术家不仅需要灵感、激情,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能力,也不可缺少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形象思维之中需要逻辑思维的引导,这才可能使自己的作品底蕴深厚,格调高尚,耐人寻味。王富强作为一个多年来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这使他的作品中常常回荡着雄浑的主旋律。他的歌曲集《祖国恋》中充满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真情,在《炎黄子孙》、《祖国,您好》、《啊,七·一》、《黄金时代》、《老百姓》、《华蓥山》、《我们是广安的主人》、《生活处处是春天》、《山乡炊烟》等一系列歌词作品中无不渗透着那种对人民、对家乡梦萦魂绕的爱。这是一种高尚的、健康的情感。尽管他历经磨难,屡受挫折,但在他的各类题材的作品中我们很难找到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更难发现有一丝消极颓废的杂质。
恩格斯在论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时,称他们是“站在巨人肩膀的人”。只有善于继承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具有广博的艺术修养,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作品。王富强是一个勤奋好学之士,他抓紧一切宝贵时间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在艺术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他借鉴汲取前人创作成果的印记。例如,我们读他的散文诗《大海的情愫》就不禁使人想到普希金《致大海》的雄浑气概;读他的《海鸥》则似乎又能感受到高尔基《海燕》的生命力;在他的散文诗《落叶》、《雨巷》和歌词《乡愁》、《半夜听箫》等作品中则又分明显示他学习古典和现代诗歌传统的苦心。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我最欣赏他的散文诗。在诗意化的形象之中饱含着激情和哲理,不乏精辟深邃的警句格言。例如:
“走出这片心的沙漠,前面是你梦中的绿洲吗?”《沙漠骆驼》)
“树大招风。树与风是自然的存在。因为有风就不让树长大吗?”(《树大招风》)
再如,在《蒲松龄与鬼》、《中秋读李白》、《想念诗人毛泽东》、《祭孔子》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作者阅读视野的开阔和历史眼光的深刻。
第四、娴熟的艺术技艺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对艺术创作来说,才气、修养、生活、情感都是必备的基础,而直接关系到艺术创作质量的则是艺术家掌握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它是郑板桥所说的要把“眼中之竹”、“心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的根本关键。艺术技巧其实是艺术修养和才华的综合外现,是艺术家勤奋努力、不断钻研的回报。在王富强的作品中我们能随处发现他构思创作的本领,也可以看到他熟练驾驭语言技巧的能力:
想象是如此新奇温馨:
姑娘摘下了一轮月亮/自在地漫游神话的海洋/
她终于寻到了憧憬的希望/飞翔,飞翔/
把希望轻轻地放在枕旁/夜色贴在她温柔的脸上/
她紧搂着飘香的月亮/哦,姑娘的梦多美多香
——《姑娘的梦》
意象是多么新颖鲜活:
当婴儿看见清新的阳光,你就是那蓝天含笑的白云
——《献洒人间情和爱——献给白衣战士的歌》
我们白天挖掘着地下的月亮,夜晚收割着喷红的理想。
——《在这片土地上》
意境是那样浓郁醉人:
远山漂来悠悠的笛声/乐得那老牛眯上了眼睛/
星儿偷看细语的倩影/炊烟倾吐对夜空的爱情
——《黄昏即景》
半夜的时候一声箫响/枯黄的油灯舔着月光
——《半夜听箫》
艺术之间原本相通,诗歌和音乐之间的联姻尤为密切,它们二者都贯穿着同一的音乐旋律,因此写诗歌的懂音乐,作曲的会写诗,二者相辅相成,是最为理想的一条创作捷径,正像一位词作家所说:“写歌词要唱着写。”王富强正因为对这二者都较擅长,并能融会贯通,所以他写的歌词几乎每一首都有十分和谐流畅的乐感。试读:
又刮起一阵风/又下起一场雨/
一朵朵圆圆的花儿开放在田野里/
花下面有我/花下面有你/
花下面留下一道道耕耘的足迹/
竹斗笠啊竹斗笠/
你为我们遮住了风儿挡住了雨/
竹斗笠啊竹斗笠/
你助我们获得丰收和希冀。
——《竹斗笠》
尽管这段歌词句式变化多端,字数参差不等,然而读起来活泼流畅,抑扬顿挫,分明贯穿着一条节奏鲜明的旋律线,非常适合谱曲。
应当指出,真正的艺术“通才”毕竟是少数,因为人的天赋和精力是有限的,“万金油”似的通才其实只能沦为庸才。在艺术领域里的多栖多能也是相对的,一般说,一个艺术家只能在某一行当中出类拔萃,而兼通其它。所以,与其想当艺术通才,不如一专多能。从王富强的创作实践来看,我认为他的强项在于散文诗,但由于他兼通乐理,因此他的发展可以专注于音乐文学——歌词方面。
王富强应邀回母校讲学
当然,艺无止境,王富强的作品虽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出类拔萃的精品尤其是可以经久流传的典范之作还有待磨炼。我们希望他戒骄戒躁,不懈努力,向艺术的高峰继续攀登,并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2005年3月20日于北京
([许自强]男,1939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上海市人。著有《新二十四诗品——古典诗歌风格鉴赏》(获1991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美就在你身边——生活实用美学43讲》《欧洲名诗人抒情诗选析》《中外爱情诗选析》。曾主编《世界名诗鉴赏金库》(获1992年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优胜奖)、《京味小说八家》(该书已用英、法、西等多种文字发行海外)、高校通用文科教材《美学与美育》(获中华美育学会美学教材二等奖)、《文艺理论基础》《文学概论辅导》等。著有《歌词创作美学》。合著、联合主编、参与编撰、编著图书、教材多种。发表文艺论文近百篇。报告文学《风尘扑蝶五十年》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报告文学奖,科教电影剧本《蝴蝶》获伊朗第十六届国际教育电影节银奖和葡萄牙第十届国际电影录像节特别奖。多次主持全国卫星电视《文学概论》《文艺理论基础》等考试命题。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音乐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华曲艺学会理事。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部艺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