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过去发表有我作品的样刊样报,有趣地发现编者们在我作品的文前或文末加注的“作者简介”里对我的籍贯有好几种叙述:四川省南充地区广安县人,四川广安人,四川华蓥人,四川华蓥山人,四川广安市华蓥人,等等。这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三十多年来家乡广安发展的轨迹。 孩提时候,我所在的社叫队,所在的乡叫公社,所在的区是隶属于原南充地区广安县的永兴区。儿时想象中的广安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地方。大人偶或很神秘地讲,离广安县城不远的协兴场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大人物,在中央当大官。也就从那时起,“邓小平”三个字便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了,小平同志成了我尊崇的偶像。 我家距广安县城20余公里。按房屋朝向,左上是广安县,右下是岳池县。“云去岳池,大路浇湿(雨);云往广安,泥路晒干(晴)。”每到云聚云散、天气有变的时候,乡民们就用多年观察得出的经验预测来日的天气是雨或是晴。 为了能早些时候知道向往中的广安城的模样,我常站在屋后的黄桷梁子上眺望广安城。尽管方向大致不错,而欲将广安县城看个透彻是很不现实的。倒是雄奇巍峨的华蓥山和滔滔不息的渠江水成了我眼中、心中不倦的风景。 1978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华蓥工农示范区,后来华蓥工农示范区又先后改名为华蓥工农区、华蓥市,我家所在的铜堡乡划归新成立的华蓥区(市)管辖。15岁时我考取了岳池师范。那时交通很不方便,华蓥至岳池的往返客车不多且路况不好车费较高。为了节约钱,我常和同学结伴步行到广安,再从广安乘车去岳池。利用上学之便我认真地打量了神往已久的广安城。 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古老,很陈旧,很历史,也很原始,虽然比我过去去过的明月场(今华蓥市明月镇)、双河场(今华蓥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要气派得多,却始终难改留在我心里的“古镇”印象。86年师范毕业前夕,我曾邀约几个同学专程从岳池赶至广安,游萃屏公园,攀广安白塔,访小平母校,看肖溪古镇,参观佛手山下的小平祖坟,瞻仰邓小平旧居,好奇而虔诚地到渠江码头打听当年远送小平的那艘小船今憩何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深信,伟人家乡定能创造更多的奇迹,伟人家乡的这片土地定能培育一代又一代的英杰。 这些年来,我作过教师、团队干部、编辑记者、乡镇领导、作协负责人,先后在广安工作、生活了34年,对家乡的这种深情,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 出差在外,常有人这样问我: “您是哪里的人?” “四川省华蓥市。” “哦!华蓥市。就是华蓥山市吧?(或许是因为华蓥山知名度太大的缘故,不少人与我交谈或通信时常常把“华蓥市”说成或写成“华蓥山市”。)《红岩》里面双枪老太婆和华蓥山游击队战斗过的那个地方。属哪个地区?” “广安地区。1993年7月国务院才批准设立的。” “啊!您是小平家乡的!” 自觉不自觉地,我便沾了遐迩闻名的华蓥山游击队和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光。 广安地区成立以后,我有幸成了广安新区建设大军的一员。 置身广安,我才真正地了解广安,继而更加热爱广安和关注广安。从华蓥山、金城山、翔凤山到银鼎山,从嘉陵江、渠江、西溪河到清溪水,从太极湖、天池湖、大洪湖到翠湖,从凉滩、四九滩、富流滩到响水滩,从红岩、白岩、书岩到摩岩,从云海、林海、煤海到竹海,从仙女洞、观音洞、九龙洞到老龙洞,从兴国寺、光明寺、褒先寺到冲相寺,从石林、溶洞、安丙墓到涵虚园,从建材、能源、机械到化工,从丝绸、纺织、电力到冶金,从广安柚子、邻水脐橙、黄龙香米到御临榨菜,从华蓥茶叶、九龙挂面、顾县豆干到武胜牛肉,从邓府酒、岳池特曲、豪士啤酒到龙台白酒,从华银积雪、宝鼎连云、三花异树到九子灵泉,从渠江落照、石镜斜阳、华严古洞到玉壁浮光,从小平铜像、思源广场、音乐喷泉到水幕电影,从汉朝名将庞雄、《三国志》作者陈寿、南宋丞相安丙到一代伟人邓小平……优越的环境、秀丽的群山、奔腾的江河、富饶的土地,你不能不感叹其秀色可餐的自然风貌;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先辈的足迹,你不能不惊叹此处地灵生人杰;山水风光、园林景色、建筑工艺、雕刻技能,你不能不触景生情感慨万千;繁荣的商业,崛起的工业,腾飞的教育,发达的交通,你不能不心旷神怡张开想象的翅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小平同志用他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实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与人生目标。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小平同志为党和国家建树了卓著的功勋,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中华大地无不为诞生过这位优秀儿子而感到骄傲自豪,他的音容笑貌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他的丰功伟绩永远为世人颂扬,华夏儿女无比爱戴小平同志,炎黄子孙永远铭记小平同志对祖国和人民的厚意深情。昔日的一个边远小县而今成为世人看中国的窗口,完全是因为广安这块热土地孕育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缘故。从建区之初“敬业图强,创业攀登,兴业富民”的广安精神的提出,到今天广安人民“高举旗帜,牢记宗旨,不辱使命,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奋力开拓,崇尚实干,以快争先”面貌的呈现,不难看出与时俱进的广安人民铭记小平同志“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谆谆嘱托,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推进“三个转变”,在新时期新跨越中迈出的坚实步伐。 工作之余,我写诗,写散文,写散文诗,写随笔,写歌词,写歌曲,写小说,写剧本,写评论,写报告文学……迄今到底创作、发表了多少文艺作品,我没有认真统计过,但我却清晰地记得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歌咏家乡、吟唱广安、颂赞伟人的。缘于对家乡的爱和对小平同志的敬,多年来,我创作了《渠江里曾经有一只小船》、《华蓥山》、《天池寻迹》、《渠江听涛》、《凉滩写意》、《天池美》、《漫游在天池湖畔》、《铁树》、《牌坊》、《华蓥山石林》、《广安,年轻而美丽的城池》、《伟人的光辉》、《故乡的华蓥山》、《故乡的小路》、《乡情》、《思乡》、《乡愁》、《乡恋》、《我们是广安的主人》、《华蓥山的山歌》、《在宝鼎观日出》、《西部热土》、《诗花一束敬小平》、《盛世歌广安》等文学和音乐作品,并参与策划和主编了《广安诗词选》、《当代人咏广安》等书籍。在我业已问世的14部作品中,其中《小平家乡的弄潮儿》、《小平家乡创业者风采录》、《为了广安新跨越》三部作品都是我以一个伟人故里的建设者、创业者和亲历者的身份对发展中的新广安的真实记录。23年前,我曾经谱写过一首题为《华蓥山》的歌曲,那是当时刚上初中的我对美好家乡的真情流露。这首歌曲的歌词部分是这样的: 生在山长在山生长在这座山, 跋千山涉万水走不出这道湾, 吃红薯采野菜依然是这方土, 到天涯去海角走不出眷恋。 听《红岩》讲故事都是在这座山, 华蓥山游击队就是俺祖先, 不骄傲不自豪这不是真话, 不憧憬不幻想这不是心愿。 华蓥山英雄山英名代代传, 历史的重担一肩接一肩。 忆往昔看今朝向往未来, 华蓥人情根扎在华蓥山。 这些年,因为工作、情感和兴趣方面的原因,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瞻仰邓小平旧居和参观小平同志祖坟了。但每一次置身小平旧居的时候,我总会吟起著名作家、省作协主席马识途先生为旧居撰写的那幅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山秀水,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每一次参观小平同志祖坟,我都要反复品味墓碑上镌刻的那12个字:阴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 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广安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城市风格早已替代了我脑中本难抹去的“古镇”印象。我热爱和眷恋着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地,并时时勉励自己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在组织赋予我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有一件事我终身难以忘怀。那是1999年5月,我在人生途程中又一次遭遇坎坷的时候,一位领导与我促膝长谈,语重心长地勉励我要向小平同志“三落三起”、愈挫愈奋的精神学习。这虽是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但在当时却是改变我心境与命运的原动力。我充分地相信,当初这位领导丝毫没有拔高和抬爱我的意思,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关心、呵护和鼓励。但我却要由衷地说,正是因为我从小平同志的经历、业绩、理论、思想、风范和精神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我才坚定了振作精神、挑战人生、矢志向前、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我欣慰地看到,当年我在华蓥市天池镇工作时创作的歌曲《天池美》、《漫游在天池湖畔》成了天池湖旅游形象的代言歌曲;我欣慰地看到,20多年前我目睹华蓥山石林风采吟咏的诗歌《华蓥山石林》在北京、广西、云南、新疆、香港等地的报刊发表后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兴趣和追踪,而今华蓥山石林已被家乡人民精雕细琢成“华蓥山天然大盆景”;我欣慰地看到,80年代初我创作的散文诗《渠江里曾经有一只小船》延伸了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从首都来川下派挂职的领导在读到和听到这首诗后辗转打听作者是谁并专程到成都来见我和向我索要我的诗集及我的其他作品;我欣慰地看到,自己曾经参与策划和组织的“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而今伟人故里已经建设成为空气清新、树木葱郁、绿意盎然的自然生态园林;我欣慰地看到,昔日自己向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交的《充分发挥文艺工作在广安新跨越中的作用》的建议而今已成为现实,我为广安、为伟人吟咏的那些诗词曲文先后被海内外数十家出版社收入到各种选本出版发行并无数次被引用到领导讲话和各种活动的欢迎辞与主持词中;我欣慰地看到,印象中的“古镇”已被450万父老乡亲打造成发展的、开放的、文明的、优美的“巴蜀明珠”……正如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宋玉鹏同志在我编撰的《为了广安新跨越》序言中描述的那样,广安,真是“十年碧血翻沧海”啊! 尽管2002年9月我已调到省文联工作,岗位、身份、职务等都发生了变化,可每次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见到我或跟我通信、通电话时,总还是称我为“王书记”、“王主席”、“王会长”、“王作家”、“王诗人”……(作者在广安工作时任共青团广安市级机关委员会书记,并兼任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及秘书长、广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广安诗词》副主编等——编者注。)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这来自家乡、来自故地的称呼里充满了亲切感和认同感。家乡、家乡的亲人,永远是远在他乡异地的游子的至亲至爱。每一个对家乡充满爱的人,正因为有了对家乡深沉而执著的爱,才有了沿沿不断的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工作、对事业、对岗位、对亲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无穷无尽的爱。爱家乡,是一切爱的起点! 感谢小平同志给我的受有不尽的影响和启迪!感谢家乡人民几十年来对我的辛勤培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省级机关干部,作为一名挚爱家乡的文艺工作者,我为自已曾经是伟人故里的一名建设者和创业者而自豪,我为自己是小平故里人而骄傲! 已经很久没有写诗著文了。当《四川省情》杂志社的朋友盛邀我写一点关于伟人、关于广安的文字时,我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尽管文笔笨拙,水平有限,时间仓猝,意犹未尽,在小平同志百岁华诞到来之际,我却愿意以此小文表达我对小平同志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同时表达我对家乡割舍不了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在写下上面这些文字欲作结本文的时候,我想用我在广安建区之初时创作的那首《我们是广安的主人》歌曲与所有关心广安、热爱广安、建设广安的同仁们共勉: “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 牢记小平同志的谆谆嘱托。 我们是广安的主人, 要做伟大时代的建设者! 我们是广安的主人, 要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2004年7月29日于蓉城“观潮居” (本文是2004年7月作者应《四川省情》杂志社邀请撰写的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特稿,发表于《四川省情》2004年第8期,后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