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诗词歌赋
      • 偶思散记
        • 音乐之旅
          • 评论鉴赏
            • 影像记忆
              • 媒体视野
                • 照片赏析
                  • 我与蓬溪
                    • 友朋天下
                      • 犬子学文
                        • 这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的学习心得,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青春日记,这是一个大难未死的人的生命体验,这是一个挑战自我的人的人生感悟…… 欢迎光临王富强网络世界“春水长天”、“王富强业余时空”、“王富强音乐空间”及“王富强坐看风云”新浪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 春水长天 >> 友朋天下 >> 正文
                          吴玉胜:昨日重现 回到“迷惑”的年代
                          更新时间:2010/8/10 17:12:0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玉胜   点击数:2032
                            经媒体圈友人引荐,有幸认识到当代著名诗人“巴蜀奇才”王富强先生。读毕他一系列已出版的作品,才获悉他竟然是我的同乡。一块诞生过伟人邓小平的热士,也同样造就了一个率真、自信、睿智的他,一行行浸透着浓郁乡土气息及饱含着深刻哲理的诗句,一下子就能唤醒我们这类70后青年那尘封已久的记忆,至今让我感同身受。
                            
                            诗歌是洗炼的语言文学。在上世纪80年代底的中学时代,无论古诗词还是现代诗都是我们精神上的营养品。我也热衷于积极参加创办校园文字社,隔三岔五地向各地报刊杂志投稿,能有一点“铅字成品”寄回手中则是最大的荣耀。那时那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由此而启迪给青年们的人生哲理,没想到已被一个大才子王富强先生那独具匠心的笔触给细心的摄录着。有别于当时盛行着的朦胧诗,象《泛滥的迷惑》这样自然清新的散文诗正好契合了我的胃口。我想王富强先生也必定是坚持了这种原则:诗要读得懂,意境深,哲理丰富。
                            
                            俗话说开卷有益,读什么样的书更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心灵?浮躁着的现代人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书籍来个醍醐灌顶?尤其是饱受专家诟病的部分80后作为“被宠坏的一代”在工作生活中如何缩小与70后、60后们的情感代沟?让我们不妨通过《泛滥的迷惑》,穿越时空隧道,找回那纯真“迷惑”的年代!没有了互联网狂聊时带来的虚幻,而只有面对着山川自然人文发自内心的沉思。你也可以象诗人一样在“一个无言的夜晚”仰望天空时,“给天空注入一种色彩”,“然后涂上心灵的颜色”,让天、地、红花绿树、繁星灿月“在生命里是那样夺目放彩”。你也可以“选择静坐”去思考,当怅惘来袭的时候,“误会烟消云散”;当热情温暖着的时候,“免得被风潮卷走迷失了去向”。你也可以在《半梦半醒》中依然故我,“一脸面具从此遁你而去”。你也有可能遇到《晚霞中一位红衣少女》时,不会象现代小青年那样直奔主题,而会“在经过《春月的幻想》、《夏天的热情》、《秋季的相思》、《冬天的困惑》后,将“乌黑的发丝在虔诚的等待里一根一根地滑落。”这一系列饱含盈盈诗情的心路历程都折射出对于真情的珍视和眷恋。用心体味,真是妙不可言。
                            
                            细细品味《泛滥的迷惑》,我中学时代的印记一一呈现:有古朴的《村庄》、村里的《庄稼汉》盼望“人寿年丰,六畜兴旺”,更期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跳出“农门”,不再成天面对着《枯滕》、《枯树》。少年时代的夕阳的确是丝,也曾“挽着朦朦胧胧的情愫缓缓而至”,将我们的心事“盛在缀满星星的天空”。在一条“愈来愈长,愈来愈宽,延伸街头巷尾古老的思想”的《小巷》中,有可能留有我们学生时代的身影。在外来婚庆文化还未完全影响到《村庄》时,《婚嫁歌》完全可算得上是一种频临绝迹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5月在成都召开的“非遗节”如果有我们老家早年的《婚嫁歌》,唱起来那绝对是一大亮点,小时候的我就特别爱看新郎新娘双方“秧歌队”的精彩赛歌,新娘出嫁前夜“坐歌堂”时“骂媒婆”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在第三次拜读王富强先生力作《泛滥的迷惑》时,我大概已能感受到许多诗篇都是先生于夜晚所作。也许在诗人看来夜的朦胧更能灵敏起感官,让黑夜中的光束聚焦起白天所见所感而将诗人心灵空间蓦然照亮。先生还善于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将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诗的意境开阔,气象雄浑,字斟句酌都有如用体温焐化坚冰。通过思索总结,让“迷惑”的年代升起一盏明灯,给读者启迪着智慧和哲理的同时。传达着一种对追求真情的执着,对人生态度的认真负责。因为人生的哲言能够充实人的心灵,改变人的行为方式,也可能使一个人从平庸的人群中分离出来步入到杰出的人列中。那一段段极具盈盈诗情的话语正好如同开启灵魂的一扇扇窗户,映射着我们往日美好时光和梦中的青春靓影。
                            
                            2007年6月8日
                            
                            有感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综合楼
                            
                            ([吴玉胜]男,1972年出生于四川广安武胜县,大学文化。曾先后在《华西都市报》、《蜀报》、《成都晚报》等媒体单位供职,现自营一家丰产田策划营销公司。曾经和正在参与一系列企业集团、教育产业以及政府公益事业等项目的策划运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