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诗词歌赋
      • 偶思散记
        • 音乐之旅
          • 评论鉴赏
            • 影像记忆
              • 媒体视野
                • 照片赏析
                  • 我与蓬溪
                    • 友朋天下
                      • 犬子学文
                        • 这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的学习心得,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青春日记,这是一个大难未死的人的生命体验,这是一个挑战自我的人的人生感悟…… 欢迎光临王富强网络世界“春水长天”、“王富强业余时空”、“王富强音乐空间”及“王富强坐看风云”新浪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 春水长天 >> 最新新闻 >> 正文
                          聆听《新良之歌》随想录
                          更新时间:2012/10/18 17:08:1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数:4091

                          聆听《新良之歌》随想录

                          全国劳动模范  雷树福

                              富强先生新近推出的《新良之歌》(王富强词,王富强曲)是一首品牌形象歌曲。这首歌是富强先生应邀为成都新良大酒店量身打造的店歌。老朽聆听之时,颇有感触,笔录于后。

                          《新良之歌》印象

                              整首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流畅飘逸,跌宕起伏,一气呵成。主旋律反复出现,悦耳动听!这首歌好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泉水在岩石间叮咚流淌,充满诗情画意。

                              歌曲时而柔美,时而刚毅,情感丰富,转换自然。柔美时悠扬婉转、清澈甜美,跳跃轻盈,活泼欢快,如皓月当空,微风拂煦,清幽明净,使人心旷神怡。刚毅时气势恢宏,慷概激昂,豪情满怀,大气磅礴,似旭日当头,阳光灿烂,活力四射,让人热血沸腾。

                              总之,听这首歌曲,我感到了人生的美好,生活的幸福,未来的希望;得到了心灵的陶冶,情感的净化,强烈的鼓舞,倍增的力量。

                              我觉得,这首歌艺术地再现了位于四川省会城市成都的这家品牌星级酒店的特色。

                          “亦文亦歌”思考

                              富强先生具有出色的文学才能,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全在情理之中。他的歌曲创作成绩斐然,确实在意料之外。

                              在我和许多人心目中,歌曲创作深不可测,高不可攀。需要有特殊的天赋,需要在音乐院校专门学习,寻常人创作歌曲简直是异想天开。我与富强先生接触长达20多年,能够觉察到他对音乐的敏感。但是,万事开头难,他没有在专门音乐院校学习的基础,光凭敏感就能创作歌曲吗?谈何容易!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他的散文随笔集《阳台花开》和他的个人官方网站里读到了《一句启发与终身酷好》一文。从文中获悉,1984年5月,富强先生进入岳池师范校学习刚一个多学期。那年放农忙假,他从学校回到老家休假,看到家乡一派丰收的农忙景象,心头突然有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念头。他触景生情,写了几句题为《五月,农忙的歌》的顺口溜,用当时学到的不多的音乐知识记了谱。农忙假结束回校后,他常与同学们哼唱这几句顺口溜。上音乐课时哼唱,被音乐老师文成元发现了,得到了文老师满腔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富强先生无意间闯进了歌词、歌曲创作的大门,我由此想到了富强先生歌曲创作入门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毛老人家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富强先生当时只是有了一点歌曲的粗略常识,就大胆进行歌曲创作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受到了启发,于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歌曲创作的道路。坚持实践出真知的观点,我认为是富强先生歌曲创作入门的又一个原因。

                              富强先生的歌曲创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首肯,消除了歌曲创作的神秘感,产生了歌曲创作的兴趣、信心与热情,并成为他乐此不疲的终身酷好。

                              对富强先生来说,入门难的问题解决了,精通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实际的需要胜过大学的深造。富强先生一边进行歌曲创作实践,一边学习歌曲创作理论,一边开展歌曲创作研究,逐步认识了歌曲创作规律,提高了歌曲创作水平。

                              老朽认为,搞文学艺术,需要有一定的天赋。知识可以学习,技能可以训练,能力可以培养。但是,天赋只能遗传,不能移植。搞文艺创作,没有天赋是不行的。近年来,我逐渐认识到,富强先生不仅有很好的文学天赋,而且有很好的音乐天赋。否则,他写不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

                              搞文艺创作,仅有天赋是不够的。与富强先生的交流中感知,他在文艺创作方面,具有孜孜不倦、坚忍不拔的精神。他那等身的好作品,固然不乏泉水般奔涌出来的,但更多的是用心血苦苦浇灌出来的。

                              多年来,富强先生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散文诗、评论、报告文学、歌词、歌曲、书法等无不涉猎,文学成果、音乐成果高产,思想修养、工作成绩厚重,实现了普通人、行政干部、作家、音乐家等角色的恰当结合。乔羽、王群生、石祥、邬大为、黄济人、梁上泉、吴野等文艺界泰斗称誉他为“巴蜀奇才”、“能唱的诗人,能词的作曲家”、“多栖高产作家”。这些话虽有鼓励、扶持的因素,但是诸位大腕言之有据,富强先生受之无愧!

                              我想,假如28年前富强先生的音乐老师声严厉色地批评他,说他异想天开或胡作非为或破坏了课堂秩序或不当回事地一掠而过,这位文艺奇才的音乐天赋就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所以,富强先生对自己非常庆幸,对恩师充满了感激。

                          “团队歌曲”认识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许多单位着力于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需要有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发展规划,规章制度,队伍建设,团队精神。倘若没有文化建设,团队就不是团队,而是团伙,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文化建设可以总结经验,撰写文章,编印书籍,编写口诀,举办讲座,开展活动……不过,仅有这些远远不够。要让团队发展的核心思想,在团队内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耳熟能详,还需要有展示团队精神的形象歌曲,做到团队意识大家有、团队精神大家赞、团队歌曲大家唱、团队作风大家传。让团队歌曲成为团结成员、教育成员、鼓舞士气、促进发展的宝典。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可以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团队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认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团队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可以认为是中国共青团的团队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可以认为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团队歌曲……这些歌曲,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起了很好的作用。团队歌曲功不可没!

                              数年来,富强先生应邀为多个单位策划、创作了许多品牌形象歌曲,如《商务儿女之歌——四川省商务厅厅歌》、《情满华蓥山——小平故里华蓥山旅游形象主题歌曲》、《青年时代黄金时代——献给普天下的所有青年和曾经青春过的朋友们》、《星星之歌——四川星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形象歌曲》、《我们是自豪的地税人——四川省达州市地方税务局局歌》、《激情拥抱美好明天——四川省二郎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形象歌曲》、《相依相伴——四川广安阿蓝医院院歌》、《李清照——历史文化名人李清照形象歌曲》、《我们是小平家乡的地税人——四川省广安市地方税务局局歌》、《我们是自豪的公路人——四川省广安市公路管理处处歌》、《魅力的书法之乡——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中国书法之乡”品牌形象代言歌曲暨遂宁市第八届旅游发展大会主题歌》、《成都之歌——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形象歌曲》、《我们是小平母校人——四川省广安中学校歌》、《爱的呼唤——抗震救灾公益歌曲》、《孤儿不孤——抗震救灾暨帮残助孤公益歌曲》、《四川更美丽——“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公益歌曲》、《我为世界添锦绣——残疾人励志感恩公益歌曲》、《我把吉祥送给你——“感动中国我为春晚献首歌”入选作品暨观音故里中国四川省遂宁市吉祥胜境主题歌曲》、《新良之歌——四川成都新良大酒店店歌》等。我认为,这些歌曲都可以算是团队歌曲,都为团队建设和品牌展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宏观上说,也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塑丰碑”感觉

                              20年前,富强先生出版过一本诗集,名为《再塑丰碑》。诗集里有一首诗,也叫《再塑丰碑》。碑,是指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富强先生诗作中的碑,可以理解为里程碑。一般是指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通常比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

                              丰碑,是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其是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

                              我认为,针对富强先生的歌曲创作来说,可以将“丰碑”一词拆开,“丰”理解为多,是数量;“碑”理解为标志,是质量。整体理解为许多阶段性成果的标志。

                              毛老人家认为,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富强先生就读华蓥市铜堡乡果子村小学二年级时的作文《我的家乡》或许是他的作文处女作,就读华蓥市铜堡小学初中一年级时,其第一次公开发表的散文《断线的风筝》或许是他的文学处女作。其就读岳池师范学校中师一年级时,创作的那首《五月,农忙的歌》可能是他的歌曲处女作。我很惊讶地发现,二、三十年前,他在求学和刚参加工作时创作的《祖国恋》、《祖国您好》、《青年时代黄金时代》、《乡愁》、《爱唱歌的阳雀花》、《七一恋歌》、《握紧你的手,握紧我的手》等歌曲,至今仍在全国各地热唱不衰。几十年间,富强歌曲创作一发而不可收,硕果累累,创作、发表歌曲800多首,出版歌词集三部,同时还出版了由他或作词、或作曲及集作词、作曲于一身的音乐作品选集《祖国恋》,应邀为有关单位量身打造的品牌形象歌曲更是多多,称得上“丰”了。

                              “时间只记住经典,艺术只承认一流。”富强近年创作的歌曲质量不断提高,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至少对他个人及相关单位来说,具有“碑”的意义。例如,他2011年推出的《我把吉祥送给你》,是他倾力打造的精品,我觉得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标志着他的音乐创作已臻佳境,算是他的一座丰碑。而新近问世的《我们是小平家乡的地税人》、《相依相伴》、《我们是自豪的广安公路人》、《我们是小平母校人》、《新良之歌》等歌曲新作,标志着他的音乐创作更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更上了一层楼,算是他的又一座座丰碑,可以说是实现了再塑丰碑。

                               如果说歌曲《我把吉祥送给你》的成功得益于千锤百炼,那么,《新良之歌》等歌曲的成功则应归结于妙手偶得。有了千锤百炼的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妙手偶得的结果!

                              衷心祝愿富强先生的好诗好词好曲好歌问世更多,流传更广,作用更大,影响更远!

                           

                                                                                                                2012年10月12日于广安华蓥市

                              [作者简介:雷树福,四川广安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曾任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教研员,华蓥市科技顾问,《广安教育研究》特约顾问,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安市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副会长。研究成果获省、市、县级政府奖9项,省、市级教育部门奖3项。教研书籍编著5本,独著的《教研活动概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教研文章发表163篇,获省级以上奖12篇。获县级以上表彰15次。作为劳模代表,先后见到了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2001年2月20日,曾发表专题研究王富强作品和人品的文章《“真情真话”与“再塑丰碑”》。]

                           

                          雷树福与全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邱学华老师(左)

                           

                          雷树福与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杜学元先生(左)

                           

                          雷树福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瞿葆奎先生(右)、全国教科办副主任赵学漱同志(中)

                           

                          雷树福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右)在宁波听课

                           

                          雷树福与中央教科所原副所长滕纯老师(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