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这个圈子很大,在哪里都会有知音;文学这个圈子又很小,说碰到就碰到了。同王富强的相识,一是读了他发表的各种样式的文艺作品,特别是歌词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是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2003年11月的增城年会上,我们聚会了四天并曾围坐一桌在一起吃饭。词友相聚,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神侃一番。记得我曾对他说:好事都让你占全了,既称王,又富又强。当时惹得同桌人哈哈大笑。会后,富强邮给我几本他的作品集,读过之后才知道,富强不仅歌词写得好,散文、散文诗、歌曲和报告文学都写得很有特色,实在是多才多艺、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 我曾在同文学青年座谈时多次讲过这样两个观点:一是搞文学创作,既要有灵气(天赋),又要执着;二是无论你写的是什么体裁的作品,要把美的东西(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构思、美的人性、美的感动)展现出来。用这两条标准来衡量富强,他都不缺。他是词友中少有的既能写词又会谱曲的双料音乐家,也是词友中少有的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都写得很优秀的多栖作家。关于他的灵气、他的执着,评论家和作家朋友们谈得不少,我在此再从富强作品(主要是歌词和散文)对美的发现与表现方面谈一点感想,与富强及其他文朋诗友切磋交流。 词同诗一样,要展现美,展现美的形态,美的意境,美的感受,而且在节奏与韵律上更要使人念之不忘。评价一个词作家是否被人接受,被人喜爱,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作品闪现的美照耀了作曲家、感动了作曲家,激发起作曲家的灵感,才会诞生一首首作品。词作家之所以被作曲家发现,主要是词作家的作品中的美被作曲家发现并被作曲家用音乐形式表现出来。翻开王富强的歌曲集,一些当代知名的作曲家几乎都为王富强的作品谱过曲。象茅地这样知名的老作曲家,为王富强的歌词谱曲的歌曲作品就达五十多首。这种忘年的合作,是可以在音乐界留下佳话的。 从一个词友角度欣赏富强的歌词,我惊叹富强对美的发现。他生在英雄的华蓥山,他用“生在山长在山生长在这座山,跋千山涉万水走不出这道湾;吃红薯采野菜依然是这方土,到天涯去海角走不出眷恋”这样的词句把对华蓥山美好的感情展现出来,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心中最敏感的乡情。而他将“一丝丝细雨,一缕缕和风,织成了一张五彩的网,网住了山乡网住了春”这样柔情的句子赋上乐曲以后,又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富强对美的发现和对美的表现,说到底,一是有爱,有爱才可以从别人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抓住美的神韵,二是有很强的表现美的意趣的功力,将美好的感情赋予美丽的故乡和美丽的春天,仅从字面上读已能陶醉人,再加上乐曲的功效,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再如“乡愁是一个难圆的梦,跟着游子的足迹走;乡愁是一块深埋的根,连着游子的骨和肉。”寥寥几句,点出的情感,几可催人泪下。我喜欢富强这些美丽的一读就叫人难忘的歌词,佩服他因爱及美、因美及情、因情及词的艺术功力。富强还年轻,只有三十多岁,在继续前行的路上,还会因一颗爱心、一双慧眼、一腔激情而营造更多更美的作品来灿烂我们的时代生活。在歌词之外,富强善于用散文和散文诗表达他瞬间的发现与感悟。由于是诗人,散文中的诗意更使人读后有挥之不去的美感。读他的散文象饮一杯香茶,既香在唇,又香在心。“思绪如舟,运载着淅淅沥沥的梦幻。想象似海,倘徉着缥缥缈缈的情愫。”这不是一个作家在沉思吗?读过这般文字,我仿佛看见一尊思索的雕像。“如水的月光浸透了你绵绵的思索,儿时的梦幻和遥远的希冀翩翩而至。你久久地伫立在露色很重的窗棂,静静地品味欢乐和沧桑。”这诗一般浓画一样美的意境在富强的笔下,比比皆是。我佩服他用这样清丽、淡雅、沉静的文字营造的如梦如幻的人生境界。虽然我同富强只有一面之识,但读他的歌词,读他的散文,我自信读懂了他的内心。 作家对美的发现与发掘,得益于他深厚的生活、艺术底蕴和独到的观察与感悟。有些美的东西,作家观察到了,但缺乏感悟与表现。而富强不但观察到了,而且用诗一样的文字溶化了美融入了美,使之变成一杯醇香的酒,任人品尝;变成一杯甘甜的茶,任人陶醉。古往今来,多少人写过红豆。但王富强笔下的红豆“本是南国的一份土特产,经过风雨的浸润后才长出红红的相思,后来被那些多情的少男和思春的少女们偷偷地藏在袖口”。这样的文字非诗心不能写出来,用诗心写出来就是诗。 当一个作家把写作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乐此不疲时,笔下营造出来的美的境界是可以让读者的心灵栖息的。我在一首词中曾这样写到:“真诚筑起一座城,友谊安身立命。”富强以美的发现与美的展现为己任,用真诚和发现筑起的诗意的城,可以容纳友谊,容纳欢乐。富强,我们期待你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诗意的陶醉与感受。 因为美,所以热爱。我用这句话结束此文,也用这句话同富强词友共勉。 在展示中国作家美的缔造功力方面,富强,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进! 2005年5月于北京梨园 ([孙朝成]男,1947年生于黑龙江双城市。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签约作家。著有《河畔诗稿》《奇正书屋诗稿》《梨园诗稿》《双桥诗稿》等。)
|